“谈石斋”讲堂:林待秋之释“孝”

发布时间:2014-12-22来源:浏览次数:685

  (通讯员 陈峰)  11月21日,教育学者林待秋莅临beat365官方网站“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做《释“孝”》为主题的讲座。

“孝”之流变

    林待秋首先从“文明”的本意出发,对中国文字的流变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讲解。他说,当语言的意义说不清楚的时候,就要看文字的本意。随着现代学习西方语言文字思潮的发展,导致训诂学在中国出现中断,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文字本意的逐渐流失,而对于“孝”的理解,同样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文字的流变。林待秋认为,正因为人们对“孝”的理解越来越模糊,所以交流和释“孝”就显得尤为重要。

                                       “孝”之本义

    林待秋说,“孝”字从老从子,“子承老”,即本初之意,意为传承。“孝”有三层含义:一是子续父母之命,是生命的传承;二是子承先祖美德,是家庭道德价值观的传承;三是子承父业,是家族事业的传承。林待秋认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其本意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是大“孝”之举。

《论语》释“孝”

    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中的“孝义”,林待秋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他说,《论语》中的“孝义”,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爱惜生命,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让父母担心;二是有心志,传承父母之道,无论父母在或不在,都能一生坚守有恒;三是以礼我父母之道,来礼夫妻双方父母,礼天下人的父母。

“孝行”是根本

    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五伦”,而忠、孝、悌、忍、善则为“五伦”关系之准则。林待秋认为,“五伦”关系之准则中,孝是根本。他说,“孝行”是夫妻关系和睦、子女幸福的根本。“一人不孝,七代不良”。孝悌之礼是为人之本、习文之师。他认为,“五伦”中,父子关系是根本,父先慈而子后孝,上先尊而下则敬。

    最后,林待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孝经》的利弊,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了《二十四孝》及鲁迅骂“孝”的故事,并寄语同学们要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践行“孝”道,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