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斋”讲堂:袁晓舫谈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17-04-01来源:浏览次数:1881

 (通讯员 杨雪)“对艺术家而言,所谓艺术,就是从共识走向偏见的过程。艺术家除了拥有三观外,还要拥有艺术观,即个人对艺术的偏见。” 3月31日,当代著名艺术家袁晓舫莅临beat365官方网站“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艺术讲堂,以《何谓当代艺术:时间-基因-特性》为题,循着当代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国内外艺术家作品的分析,从时间发展、历史传承及根本特性三个角度,发表了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时间

学术研究上对当代艺术的分期时间大致有三种观点:首先是1945年二战以后的艺术。其时代背景是二战的结束,世界当代艺术中心由巴黎逐渐向纽约转移,同时也伴随着美国艺术的兴起,抽象表现主义成为当时的风向标,但袁晓舫认为抽象表现主义是仍然现代主义的产物。第二,部分学者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艺术称作当代艺术,这个时期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运动大量兴起,波普艺术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个时期的艺术被称为后现代艺术。第三,部分学者认为1989年以来的艺术是当代艺术。这个时期,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是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胜利的标志,同时,互联网也在此时诞生,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这种观点代表了当代艺术的全球化特性。

基因

袁晓舫认为,当代艺术受到了四种艺术思潮的影响。首先是达达主义与马塞尔·杜尚。达达主义强调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主张反艺术、反审美,推崇破坏就是创造,思想就是艺术。其次是激浪派与约翰·凯奇。激浪派的宗旨就是把艺术弄得不像艺术,他们把离经叛道作为艺术的创作方针,要把反艺术、反规律、反理性、反常规作为艺术行动中保持下来。第三是概念艺术与约瑟夫·科苏斯。在概念艺术家看来,思想、观念或者信息才是作品强烈的属性。最后是情境主义国际与居伊·德波为。情境主义者就是从事于建构情境的人,他必须“从事建构情境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组织的成员希望发动城市中日常生活的革命,来取代资本主义的景观社会。

特性

通过对当代艺术的时间维度和传承演变的透彻分析,袁晓舫最后总结出了当代艺术的四大特性。首先是观念性,观念即思想,是一种文化批判,具有反审美、反风格的特征,强调观念先于媒介。其次是社会性,强调社会批判,与具体现实社会相关联。袁晓舫列举克里斯托夫妇的作品《包裹帝国大厦》的社会性,该作品历时24年,游说了190位德国国会议员,与银行、基金会、艺术机构等社会团体进行广泛协调,最终作品持续展览14天,吸引力500万余名游客。第三是政治性。艺术问题在今天是一个政治解放的问题,艺术自身带有政治性,不仅仅是艺术的政治维度问题,而是艺术自身的问题。艺术家通过对女性权利、公民权利等问题的思考作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最后是实验性,是一种美学实验、社会实验、政治实验,最为重要的是对艺术边界的拓展实验。

他最后总结道,当代艺术是一个学术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所以,当代艺术并不是指今天所有的艺术,而是特指处于时代前沿的艺术,在语言和观念方面具有实验性、有别于以往发生的艺术。他比较赞同当代艺术起始时间是1989年,因为当代艺术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当代艺术的四个特性,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最后,袁晓舫还提出了三点反思:一、当代艺术作为一个艺术概念不可能永远当代下去,是一种过渡性策略。因此,不要神话当代艺术。二、当代艺术是一个外来概念,我们要思考的并不是当代艺术如何中国化的问题,而是当代艺术怎样与中国现实社会发生关系的问题。三、当代艺术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具有多元价值。在反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必须建构自己的美学。如果当代艺术不具备应有的艺术性,它将失去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