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斋”讲堂:著名艺术家鲁大东纵论中国书法艺术

发布时间:2017-04-28来源:浏览次数:1897

(通讯员 张晶晶)4月27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鲁大东做客beat365官方网站“谈石斋”文化艺术长廊艺术讲堂,以《心手之间》为题,与该院师生一起品书法艺术之美,聊书法家逸闻趣事。

中国书法与书法家现状

鲁大东首先谈及了中国书法的现状,他说,西方有观点认为1949年之后,因当时的一些政治动荡,中国书法传统在大陆遭到了比较大的破坏,而1949年前接受书法教育并形成风格的书法家,如今已经相继去世,因此在他们之后,出现了一个至少二十年的艺术水准断层期。鲁大东认为,西方的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即使在动荡年代,许多宣传画报上依旧有书法相关内容,甚至鼓励练习书法。中国各级书法家协会的总人数超过二十万人,政府为弘扬书法文化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尽管没有再出现类似1980年代的书法热潮,但时至今日,大众化的传统形式的书法一直以一种比较平稳的状态向前发展。青年书法艺术家爆发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活力,传统技术水平逐渐超过前一代,大陆书法家的整体水准也远远超过传统文化没有遭到破坏的台湾乃至日本等地区。

讲座现场

不破不立

在谈到中国书法家的生活状态时,鲁大东表示,现今书法家的工作可能涉及教学、协会管理、时尚设计、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或许这种左右逢源的生活方式并不为激进的评论家所接受,但是它体现出中国艺术家的一种存在方式:既不妥协,也不对立。他继而提到“不破不立”这一概念。他说,在阶级斗争的语境中,不破不立表现为一种条件关系,如果不破坏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但是从佛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它也完全可以解释为另外一种并列关系:“不……不……”是佛经常用句式,可以解释为“既不…也不…”。不追求破坏,不追求建立;不追求有意义,也不追求无意义,追求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的平衡。

书法的新边界

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书法也在探索新的可能性。鲁大东说道,从本质上讲,中国书法不仅是一种平面上的艺术,它同时还以一种具有强烈时间性的行动艺术形式存在。展览和图录中的中国书法,是一种书法活动和其他因素混杂之后的一个静止的结果。放大书写行为的艺术方式,也为书法在当代艺术中寻找落脚点提供了一种可能。鲁大东介绍,除了书法自己还爱好摇滚,他笑称自己是“静态地玩摇滚,动态地写书法”。他认为,书法不应该被打上“静态”的标签,甚至可以与声音、色彩、表演、游戏等融合。鲁大东透露,目前他正致力于将声音与书法艺术创作相结合,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书法大师的朋友圈

如果古代书法家们也玩微信,那他们的朋友圈是怎样的呢?欧阳询发布了自己新写的字,遭到虞世南调侃;张旭把头像换成了提发写字的样子,颜真卿点赞称好……讲座最后一部分,鲁大东以网络上这一话题为切入点,引出了古代书法家这一话题,并穿插介绍了许多大书法家的作品及趣闻,这一新颖幽默的讲座方式,活跃了现场气氛,受到师生好评。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与鲁大东就书法的表现形式展开了互动交流。鲁大东结合自身多年创作经验及感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使师生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主讲嘉宾简介

鲁大东,男,1973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市。1991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攻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师从刘江、章祖安、王冬龄、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诸先生。200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攻读篆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冬龄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学院特聘副教授、杭州与人乐队主唱。